中新网重庆7月21日电 (罗永皓)城市更新如何在保留城市老旧街区文化底蕴和烟火气息的同时,注入新活力?
20日至21日,“行走中国·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”参访团走进重庆市江北区,或深入喧闹商圈的背街老巷,或置身满载记忆的兵工厂、防空洞,寻觅上述问题的“江北答案”。
“我要亲自做个陶瓷杯子。”
“这个屏风摆件还有其它款式吗?”
……
穿过闹市街区,在背街老巷中寻得一家以“北仓”命名的图书馆,新西兰BNE佳讯全媒体集团新媒体总编王紫璇点了杯美式咖啡,正要享受惬意的“慢时光”,却被一阵喧闹吸引。
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,“95后”的王紫璇对文创情有独钟。不自觉地流连于这里各式各样的创意摆件。人来人往间,她猛然发现,包括“北仓图书馆”在内的整条老街区,年轻面孔随处可见。
“青年友好街区是我们的一大标签,”行走在“修旧如旧”的老街,北仓文创街区负责人陈芸莹告诉记者,该街区位于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——观音桥商圈。曾是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的重庆市江北纺织仓库。城市更新让这座工业遗产以“北仓文创街区”的全新面貌获得“新生”。
据介绍,该街区项目一期由北仓集团主导投资基础改造,保留建筑历史风貌,打造6000平方米复合空间。项目二期“北仓里”,以政企合作模式升级改造。通过持续运营赋能,形成150家特色店铺集群,构建共建共融社区生态。
在北仓,城市更新不单是重建和修缮。基于当地文化、人文特色,该街区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、延续文化底蕴和烟火气息的基础上,导入各种文化元素,打造青年夜校、城市图书馆、生活美学馆、文化咖啡店、艺术体验空间、创意餐厅、创客空间等,年均举办300余场活动,俘获众多年轻人“倾心”。
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党的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宇思称,当地积极引导年轻创客群体与老旧街区的共融共创,带动北仓文创街区所在的渝北社区青年人口占比提高10%。“来此创业、旅游、消费,几乎都是年轻人。”
如今,“老”厂房注入“青”动力,消费活力不断攀升。数据显示,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内吸引咖啡精酿、新派餐饮、摄影体验等创新性店铺经营者自发入驻100家,带动投资约4000万元。
江北的城市更新,并未止步于“北仓”。
旧厂房变运动馆、防空洞变博物馆……位于江北区大石坝的洋炮局1862项目,依托第十兵工厂背后的历史底蕴,结合重庆山、水、防空洞等元素,引入文创、办公、影视、互动娱乐、餐饮、酒店等多元化产业,推动文化、旅游、商业融合。
过去建筑荒废严重、交通割裂的江北嘴聚贤岩广场修葺一新,改建更利于金融场景运用、更显金融功能的地标——重庆金融会展中心,将打造西部金融首发高地、江城交汇中央客厅……
“这座城市让我们看到青春的活力与历史的厚重并存。”希腊《中希时报》希中网主编蔡玲如是说。(完)
2018nian2yue,edongyousanshatiaowangsanya,danrensanyashishichang。qihou,zai2019nian3yuezhi2019nian7yue,tazengzaizhongyangdangxiaodi46qizhongqingnianganbupeixunyibanxuexi。2(2)01(1)8(8)年(nian)2(2)月(yue),(,)阿(e)东(dong)由(you)三(san)沙(sha)调(tiao)往(wang)三(san)亚(ya),(,)担(dan)任(ren)三(san)亚(ya)市(shi)市(shi)长(chang)。(。)其(qi)后(hou),(,)在(zai)2(2)01(1)9(9)年(nian)3(3)月(yue)至(zhi)2(2)01(1)9(9)年(nian)7(7)月(yue),(,)他(ta)曾(zeng)在(zai)中(zhong)央(yang)党(dang)校(xiao)第(di)4(4)6(6)期(qi)中(zhong)青(qing)年(nian)干(gan)部(bu)培(pei)训(xun)一(yi)班(ban)学(xue)习(xi)。(。)
零封
三是抓紧烘干晾晒。调动现有烘干设备,抓好抢收湿粮烘干。发挥中储粮、粮食系统、供销系统烘干设备大、能力强的优势,加大湿粮收购力度,及时开展烘干、仓储,对粮食烘干给予财政补贴。充分利用文化广场、学校操场、空置厂房、各类场所的房前屋后、平整房顶等开展晾晒,指导农民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进行晾晒,尽可能挖掘晾晒空间。